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危害物 铁水、钢水、红钢、高温蒸汽、高温炉体、管道、容器 应急物资 担架、急救箱、灭火器、警戒线 个人防护 安全帽、工作服、手套、劳保鞋 事故风险分析 事故类型: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炼铁厂、炼钢厂、高线厂、焊管厂、电厂、动力厂、白灰厂、微粉厂内的高温设备、高温管道、熔融金属、高温物料等。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分析 1.铁水、钢水泄漏;2.检修高温的设备时未配备防护服;3.高温、高压蒸汽泄漏;4.在热力系统附近作业时思想大意;5.接触化学品时;6.违章动火作业。 事故征兆 1.铁水、钢水泄漏;2.检修高温的设备时未配备防护服;3.高温、高压蒸汽泄漏;4.在热力系统附近作业时思想大意;5.接触化学品时;6.违章动火作业。 应急工作职责 应急职务 对应部门及人员 主要职责 组长 各车间主任 (1)全面负责紧急状态下应急救援工作,下达应急救援过程中重大事项的最后决定; (2)根据相关危险类型、事故潜在后果、现有资源和控制事故的能力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发布现场处置方案的启动和终止命令; (3)分析事故或其它紧急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根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上报厂应急救援领导组; (4)事故扩大后,立即上报厂应急救援领导组,移交指挥权,并说明现场情况; (5)负责协调本岗位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6)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配置。 副组长 班组带班长 (1)组长不在时代行组长职责,协助组长全面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的一切抢险事宜; (2)负责指挥应急抢险组依据技术规范和工艺情况,提供准确可行的抢险方案,并随时向组长汇报情况; (3)负责维护工作秩序,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4)负责现场事故评估,协助组长分析事故或其它紧急情况的级别、类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按现场处置方案实施; (5)负责配合事故的调查工作。 组员 当班人员 (1)佩戴与事故类型相适应的劳动防护用品,立即到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2)听从现场处置组组长的指挥,决不允许单独行动或擅离职守。 (3)利用现有的抢险救援器材或工具,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去抢救每一位受伤或被困人员。 应急处置 报告与处置程序 程序 责任人 1.事故报告程序:发生事故后,发现事故的第一现场人要立即将发生了何事、发生地点、严重程度、姓名、地点、员工人数,有无伤亡等情况报告至班长,班长不在时,直接上报车间主任,同时拨打报警求救。 发现人 2.班长迅速到现场核查情况,启动应急处置措施程序:人员集合及分工;防护器材和应急救援器材的准备;警戒区域的划分;无关人员和事态扩大时人员的疏散;根据运行规程采取倒换运行、停机等应急抢险措施。 班长 3.扩大应急的程序:在事故初期,由班长指挥,当控制措施未取得效果,危险事态进一步延续,班长要立即报告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应立即赶赴现场启动车间应急预案;一旦超出车间应急救援能力时,车间主任要立即向安环科科长、分厂厂长报告,请求支援,逐级启动上级预案。 班长、主任 4.应急救护人员救护程序:现场处置人员要迅速将伤员救离现场,转移至安全地点,急救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救治现场,迅速判断患者有无威胁生命的征兆,并按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存在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危险的伤员。在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后,应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在伤员转送之前必须进行急救处理,避免伤情扩大,途中作进一步检查与救治,减轻患者伤情。当专业医疗救护到达现场后,要积极配合伤员的转移与护送工作。在伤员转送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等情况,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班员 应急处置措施 措施 责任人 1.现场急救原则:迅速脱离治伤源,就近急医院。 2.对于不同的治伤源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1)火焰烧伤: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 (2)热液烫伤: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服和饰物脱去,如果与皮肤发生粘连,不得强行脱烫伤人员的衣服,以免扩大损伤烫伤表皮。 (3)化学烧伤:受伤后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尽可能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但对于生石灰烧伤先擦尽生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以免生石灰遇水产热,加重烧伤。 3.电烧伤:立即切断电源。 4.冷疗:不但可以减少创面余热对沿有活力的组织继续损伤,而却可以降低组织代谢,是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减轻创面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在病人可以耐受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好,常可以用15℃左右自来水、井水或加入冰块的冷水冲洗或浸泡,时间尽量不少于30分钟。 5.合并伤处理:无论何种原因的烧伤均可能合并其他外伤。比如压力容器爆炸,烧伤后高处坠落在烧伤的同时并有骨折、脑外伤、内脏损伤等,均应按急救原则作相应的紧急处理。 6.烧伤创面的保护:忌涂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观察。也莫涂油膏,免得增加入院后清创的困难。保留泡皮,也不要撕去腐皮,在现场附近,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运送途中不在污染、不在损伤。同时应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 7.烧伤患者伤后多少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的应用,防止掩盖病情变化。 8.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 9.当发生灼烫事件后,现场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将有关系统和设备隔离,及时将烫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同时汇报灼烫伤亡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及时抢救。 10.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11.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防止休克。口渴将严重时可饮盐水,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现场救援人员 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的注意事项 (1)劳动防护用品穿戴齐全规范; (2)煤气区域救援时要带报警仪连续检测煤气、氧气含量,煤气浓度在8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氧气含量低于19.5%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3)空气呼吸器使用前,必须经检查完好有效;穿戴空气呼吸器具一定要严密合适,以防有毒气体钻入;空气呼吸器报警哨放置在胸前;佩戴呼吸器,要固定好软管,以防折堵。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的注意事项 (1)日常抢险救援器材配置齐全并及时检查、补充、保养、维护; (2)抢险救援器要做到“会使用”、“会检查”、“会保养维护”; (3)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选用合适的救援器材; (4)空气呼吸器报警哨报警时,必须立即撤退,不得恋战; (5)消防水枪及灭火器喷射口不得对人。 3.采取救援措施的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后,首先立足于自救,在现场处置组的领导下,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实施处理,防止次生灾害的蔓延; (2)由于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应急操作、救援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3)在场所、设施及周围可能波及到的其他生产人员、或无关救援人员应及时组织撤离; (4)在撤离时应采用简易有效地个人防护措施。应向上风向、高地转移,并有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域,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应设立哨位,指明疏散、撤离的方向; (5)危险区的设立。根据事故波及的范围及可能发生地次生事故设置危险隔离区域; (6)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 (7)处理事故人员严禁单独行动,作业时不得少于2人,其中1人负责监护; (8)若有人员受伤应立即送医救治或并迅速拨打医院救护电话,并派人在路口接应救护车; (9)积极协助外部力量开展处置、救助和调查工作。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4.1现场自救 (1)发生事故后,首先应该保护个人的安全,在遇到事故时要镇定,行动要理智、井然有序; (2)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辨不清方向时,向上风侧跑,远离危险区域; (3)如自己受伤,不能移动,头脑清楚,要迅速判断自己的周围环境,查看自己受伤情况,及时向救护人员发出呼救;如果自己受伤,可以移动,尽可能离开事故危险区; 4.2互救注意事项 事故突发时,在保障自己安全的情况下,积极进行对同事的救助;如有致害物,自己应该配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行救援;如果在抢险中,发现有人受伤,要及时询问伤情,帮助撤离现场。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注意事项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包括:应急人员数量是否能保证应急处置的需要,现场个人防护用品数量和品种是否满足应急人员的配戴,应急处置人员的临场发挥水平等,指挥、联络、组织、扑救、疏散、救护等应急措施是否到位。为了保障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快速发挥应急能力,应注意下列事项: (1)应急人员数量的保证:及时根据车间人员变动,补充到现场处置小组。 (2)应急人员水平的保证:平时加强预案演练,提高应急水平。 (3)应急防护器材和救援器材:按照现场应急小组中的人员数,准备防护用品,并保证在使用有效期内;对于使用过的防护用品,要检查其用后效果,需要更换的及时更新。现场使用担架进行维修和补充;消防器材及时检查使用期限,防止失效;使用后的灭火器要及时更换;使用的空气呼吸器要保证充气压力,使用后及时清理和充气;加强消防设备设施的检查、保养、维护,保证应急处置时无故障、水压正常。 (4)应急各种功能:报警电话位置是否合适,数量是否能保证各岗位的使用;平常注意维护内线电话交换机的正常使用;各应急人员是否能够快速反应,进入现场;在应急处置中处理好自己本职工作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安全性、先后性,要求本岗位不能离人时,必须有人在岗。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6.1应急救援结束的条件 (1)伤员已得到救治。 (2)现场危险因素已全部消除,没有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 (3)岗位人员、应急人员清点完毕且无人员失踪。 (4)现场洗消结束,环境因素符合有关标准。 (5)设备设施抢修人员到场,生产恢复工作具备条件。 6.2由现场处置组宣布结束指令,各有关岗位按责任分工通知危险解除。 6.3检查各岗位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补充新的应急救援器材。 6.4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进行事故调查。 方案管理 1.应急演练:本车间现场处置方案半年演练一次。 2.方案修订:应急结束后,结合事故调查报告和应急能力评估报告对本处置方案进行审查,必要时进行修订。 3.方案实施: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白癜风哪个医院能治疗得好治白癜风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