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和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对事物又充满好奇,常常会接触热水、热饭、热液、火焰等,无安全意识,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各种意外伤害,其中以烧烫伤最为多见。烧烫伤的疼痛往往又令孩子嚎啕大哭,而这哭声多数会使家长慌了神,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对烧烫伤进行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些孩子在烧烫伤后引起功能部位的疤痕挛缩,如手部疤痕、眼部疤痕、颌颈部疤痕,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有可能会引起关节、骨骼发育异常及血管神经短缩,甚至导致残疾。 烧烫伤意外不但在当时产生巨大的痛苦,事后留下的疤痕又让很多人欲哭无泪。 婴幼儿和儿童是伤烫伤最常见的人群。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宅家的“小神兽”一旦发生烧烫伤事件,如何正确进行第一时间的自救?医院处理以及烫伤后的瘢痕如何处理?如何才能把烧烫伤对人的伤害降至最少?宝爸妈们一定要了解这些! 1 “冲脱泡盖送” 儿童烧烫伤急救五字口诀 儿童烧烫伤的原因多见于高温液体(沸水、热汤)烫伤、火焰灼伤以及化学灼伤等,因为小儿皮肤嫩薄、皮肤附件少,同样的热力或其他致伤因素造成的损伤较成人更为严重,所以烧烫伤后第一时间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 高温液体(沸水、热汤)烫伤是家庭儿童烧烫伤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不慎打翻热菜热汤、洗澡水过烫等,一旦发生则首先要脱离致热源并遵循“冲脱泡盖送”的原则: “冲”:以流动的冷水(15~20℃)冲15~30分钟,快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 “脱”:衣物充分泡湿后小心脱掉,避免弄破水泡,必要时用剪刀剪开衣物,暂时保留与皮肤粘连的部分; “泡”:继续浸泡于15~20℃冷水中15分钟,可减轻疼痛及稳定患儿情绪,但应注意避免过长时间浸泡于冷水中导致体温流失; “盖”:用干净的毛巾、纱布等覆盖伤口,不要任意涂抹外用药物或民间偏方; “送”:除极小且极浅(一度烫伤)的烫伤外,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疫情期间建议充分利用网上各类网上问诊平台,进行是否到院就诊的咨询。医院处理,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戴口罩、避免密集人群处久待),医院处理。 如果是身上着火,要保持冷静,脱离危险环境,迅速脱掉燃烧的衣服,或者浇灭身上的火,切忌无灭火处理只顾奔跑。如果受到硫酸或者石灰等化学物质的烧伤现象,必须立即脱掉衣服,采用自来水进行清洗。尤其是粘结的化学物质,及时冲洗干净之后,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疫情期间,因为各种原因,部分家长可能无法及时将孩子送医就诊,医院的网络平台进行咨询以获得及时的帮助。 附:医院在线扫描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