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组织具有来源丰富、取材容易、无排斥反应等优点,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已广泛用于面部填充、面部年轻化、乳房再造及瘢痕等治疗。目前脂肪组织的获取,遵循“无创原则”,包括Coleman技术、"3L3M",其共同特点是低压、微创获取脂。同时脂肪移植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文将对脂肪的获取及面部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一、脂肪抽吸部位的选择 研究发现上腹部、大腿外侧、大腿内侧、膝及侧腰部吸取脂肪,均可获得足够的脂肪组织,但有学者通过测定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发现下腹部及大腿内侧含有更多的ADSCs,故理论上移植大腿内侧、下腹部的脂肪,存活率较高,因此脂肪移植优先选择大腿内侧和下腹部。但也有学者发现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其ADSCs无明显差别,故尚无统一结论来确定供区的优先顺序,目前主要根据患者要求以及手术的方便性选取脂肪供区。而对于面部手术脂肪的获取,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颏下部。 二、脂肪的采集及纯化 脂肪采集常用方法是脂肪抽吸术,该方法获得的颗粒脂肪容易回注,且在受区有利于血管向其内生长。而在脂肪抽吸方面,多数学者更倾向于手动抽吸,而不是自动抽吸术,同时研究发现抽脂针的粗细对脂肪活性有明显影响,主张直径6mm的抽吸针可获得较高活性的脂肪组织。由于脂肪细胞暴露于血液中可加速降解,故注射前应予纯化,目前多采用离心法及静置法来获取高浓度的脂肪干细胞。 三、面部不同部位脂肪移植的方法 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时一采取多层次、多隧道方式可提高成活率的观点己成为共识。其机制是避免游离的脂肪颗粒过于集中,造成中央脂肪组织得不到营养供应而液化坏死。研究发现一般通过1-3次注射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部分患者需3-5次不等。 额颞部:多采用“3L3M”脂肪移植术,可分别于颞浅筋膜和皮下层、额肌下和皮下层、眶区外侧皮下行少量脂肪充填,术后效果明显; 眼睑部和眶周区:可予直径约0.3mm钝头可塑性套管进行注射,可适应不同眼窝形态,上睑部采用1ml空针,每次推进0.01ml退针,均匀注射,避免形成团块,范围上睑皱褶至眉毛上方区域,层次为额骨表面至表情肌深面,约1ml。下睑部位眼轮匝肌深面,约2ml; 鼻唇沟区域:中年患者且鼻唇沟区域皮肤松弛不明显的患者适用本区域脂肪填充。用直径约1mm的注射套管或空针针头通过口角处进针,在鼻唇沟区域形成10个左右隧道进行填充,以不同通道、不同角度注射,比如采用与沟槽平行、斜行、垂直方向,注射3-4mL脂肪。也可适用于鼻横纹、上下唇、眉间纹的注射。 唇部:脂肪注射于口轮匝肌和红色粘膜膜间的层次可使唇部外翻,达到丰满、性感效果。一般主张可在唇线处注射0.75-1.25mL、上唇部(口轮匝肌)注射1.5-4.0mL脂肪,以达到较好的唇部外形,下唇注射层次同上唇,注射量是上唇的2倍。唇部注射应从距两口角4mm处开始,以免发生唇形不规则。 下颌:填充下领目的是消除沟槽、再创平滑曲线。注射层次为骨膜浅层。 四、手术注意事项 1.术后早期,术区疼痛、血肿、青紫、感染,1-3月可发生局部色素沉着,移植区结节等; 2.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避免暴力操作,减少血肿发生; 3.尽量多平面少量注射,避免将大量脂肪注射于同一部位,同时避免计量不足或过量; 4.术区应对术区检查,避免痤疮及瘢痕部位,或提前处理; 5.避免脂肪过量防止脂肪液化; 6.避免多个手术同时进行; 7.避免使用锐性及过细针头,避免发生脂肪栓塞; 脂肪移植广泛应用于整形和美容的各方面如面部轮廓整形、乳房整形以及其他部位的填充,也逐渐应用于治疗瘢痕、放射损伤等。目前我科已开展脂肪移植技术,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本文图片均引用于网络) 校审:王德华 北京中科医院坑北京中科医院坑 |